關於代表會

認識我們關山鎮代表會

關山鎮民代表會之地址 本會自民國卅五年成至民國七十三年,均以目前鎮公所三樓(中山路54號)為辦公廳與議事廳,由於鎮公所業務日益繁多,原有之辦公空間已不敷使用,在地方人士極力爭取之下,因此於本鎮三民路興建現今之辦公廳舍與議事廳,並於民國七十三年搬遷至現在三民路之現址。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三十三條第二項第三款之規定,鄉(鎮、市)民代表會代表總額,鄉(鎮、市)人口在一千人以下者,不得超過五人;人口在一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七人;人口在五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一人;人口在十五萬人以下者,不得超過十九人;最多不得超過三十一人。 本鎮目前設有7席代表
,選區劃分,本鎮共劃分為四個選區,以下為本鎮第21 屆鎮民代表選舉時之選舉區域分佈表

關山鎮的歷史檔案

本鎮的開發甚早,清初,平埔族人即已進入關山開墾,隨後阿美族人也跟進聚居建社,漢人則在清光緒晚期始移入開墾。關山鎮原始地名為「里壠」,源於阿美族語指當地多「紅蟲」之故。原名阿里壠後簡稱為里壠。日治時期開闢關山警備道,以其位於警備道東口,大關山之下,乃於昭和12年(1937)改名「關山」。 關山鎮於民國35年1月(1946)設治,始稱「關山鄉」,後改為「里鎮」,於民國42年經本鎮鎮民代表會冬季大會建議,並於民國43年3月1日起奉准將「里壠」改為「關山鎮」。。


地理環境
關山鎮是由海岸山脈、中央山脈二面夾山而成的山城,山麓地帶森林蓊鬱,草澤遍野,新武呂溪由大關山出海端,經由本鎮北端,貫流後向南會鹿野溪注入太平洋。本鎮與池上鄉及鹿野鄉為鄰同為通谷地貌,地勢平坦適合農業發展,1960年關山大圳完成後,水利設施日趨完善,本鎮農業發展進入高峰。

本鎮位於花東鐵路旁,根據光復當初之戶籍統計,全鎮人口只有5350人,村落零散,於民國四十五、六年間,由西部各地紛紛移民前來墾荒。而人口最多的一年是民國五十七年的16221人。但因受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和五十七年艾琳及衛歐拉颱風先後侵襲,德高及新福里一帶水田被洪水沖失二百多公頃,人民生活困難,從此人口逐漸外流。 本鎮現在共設7個里,135鄰,有住家3168戶;總人口10032人,其中原住民2410人(平地原住民2161人、山地原住民249人),大陸來台退除役官兵約1000人外,其他為世居關山之「閩南」「客家」兩大語系人士,約各佔一半。本地居民信仰以佛、道教者最多,其次是基督教、天主教,而原住民絕大多數信奉基督 教、天主教。目前鎮內有寺廟五所、基督教會六所、天主堂二所。 九、農特產品 關山米、香丁 、高接梨 、草莓 、愛玉子